7月7日,学校在长安校区召开中亚研究与重大项目申报推进专题会议,校长孙庆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明纲,各相关单位(学院、中心)主要负责人及科研秘书参加会议。会议(第一阶段)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范代娣主持。
会议第一阶段聚焦学校在中亚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学科布局、科研进展及未来推进方向。国际合作部、科技处与社科处主要负责人分别就学校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交流的整体情况、在中亚相关领域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研究的整体情况、优势特色、平台建设及面临挑战进行了详细汇报。区域国别学院黄民兴教授、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院长王宁练教授、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邵会秋教授五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就深化中亚研究合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孙庆伟在总结讲话中对学校在中亚研究合作的基础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中亚研究是国家战略所需、陕西所要,也是学校彰显特色、服务社会的重要领域。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人员往来;二是主动提供服务,找准对方所需;三是做实做精,持续深化交往。四是合作共赢,发挥院系学科特色。希望学校未来有更多服务国家需要的合作与成果出现。
会议第二阶段,社科处负责人通报了高校领域系统整治中科研经费等相关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汇报了2025年上半年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组织情况,并对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组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人文社科院学院院长围绕重大项目情况作了交流发言。
孙庆伟结合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组织情况,认为各单位有组织科研成效明显,项目申报数量总体稳定,科研人员申报积极性高涨,申报学科与类别布局均衡,科研组织工作有序推进。针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团队建设、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重大项目的重要性,院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在政策上精准支持、精准赋能,在激发申报动力、提高申报质量上下功夫。二是在行动上认真落实。各单位要摸清家底,做好动员工作,把符合申报条件的专家学者都组织起来,保基准、挖空间、精打磨,抓住项目论证和申报关键点,前置专家论证环节,做好精细的时间节点安排,预留充足时间打磨申报材料。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申报上,各单位要提早谋划,积极营造“造高原攀高峰”学术研究氛围,在重大项目上开拓进取,盯人、盯团队、盯方向,切实将申报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在战略上长远谋划。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梯队的培育工作,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培育,引导专家学者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大项目、大成果,注重学科交叉,培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的增长点,以实际行动共同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本次专题会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为学校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产出标志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