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社科处
西大主页 | 管理入口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李浩學術文集』第一輯三種出版

发布日期:2022-07-04  阅读量:


作者: 李浩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2-8

裝幀: 精裝

ISBN: 9787224145199



內容簡介本書初版曾被認為是“迄今第一篇從家族文化角度研究關中地域文學的力作”(卞孝萱語)。作者從人地關係的理論前提出發,運用“地域—家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唐代關中地域文學進行探討,對與文學發展具有關聯性的關中地域文化和關中士族的歷史事實進行整理,對本地域文學的發生機制重新詮釋,在此基礎上為唐代關中文學進行定位。作者標舉關中文化精神、關中文學士族、關中文學群體等範疇。對牛李黨爭、唐代關中士族教育、蘇綽文體改革、竇叔向家族貫望、《皇唐玉牒》編撰者、李白世系中的譜牒與屬籍、柳宗元的婚配與子女等問題亦提出獨到的解釋。

本書出版後曾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陝西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陝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榮譽。本次新版,作者據近20多年來新出文獻和國內外地域文學與士族文學研究的新成果,對原書進行了新的訂正,代表作者對此論題的最新見解。


作者簡介李浩,陝西靖邊人,現為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等。著有《唐詩的文本闡釋》《唐代關中士族與文學》《唐代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研究》《摩石錄》等學術類著述,另有《悵望古今》《行水看雲》《課比天大》《野生涯》等隨筆類作品。



序一卞孝萱 1

序二霍松林 5

導言1


第一章關中地域與文化精神11

一、本書所用“關中”概念的界定12

二、以往研究成果的評述與定位17

三、關中文化精神的歷史走向20

四、關中文化精神的理論詮釋27


第二章關中方土風氣與文學趣味38

一、雄深雅健39

二、系水土之風氣45

三、人文化成51

四、五方雜錯54

五、高上氣力60


第三章唐代社會背景下的關中士族67

一、唐代士族研究芻議68

二、“關中郡姓”論題之辨析74

三、釋“城南韋杜,去天尺五”82

四、敦煌文獻所見關中姓望史料鉤沉89


第四章唐代關中文學士族的崛興101

一、關中文學世家的形成101

二、唐代關中文學的興盛113

三、從比較的視域看關中文學世家118


第五章唐代關中文學群體的構成130

一、關中本土作家群131

二、河東著姓加盟關中文壇者138

三、胡姓士族加盟關中文壇者143

四、江南士人播遷關中者148

五、山東士人播遷關中者150


第六章唐代關中士族與教育153

一、官學的衰微與私學的發展153

二、家族教育的興盛161

三、文學教育的強調170


第七章從士族郡望看牛李黨爭的分野179

一、本章統計所據文獻說明180

二、李黨成員郡望統計186

三、牛黨成員郡望統計190

四、統計結果的分析194


第八章蘇綽文體改革新說200

一、大統改制與文化精神的整合201

二、托古情結與文化尋根205

三、《大誥》與公文體改革210

四、《大誥》與魏周文學新詁214

五、關中地域與南北文風的統一趨勢220


第九章柳宗元古文思想與關中學術資源226

一、師資傳承227

二、明章大中234

三、超越章句238

四、輔時及物241

五、遊歷考察245


第十章竇叔向家族貫望新證251

一、竇氏的郡望252

二、竇氏的房支260

三、竇氏的遷徙267


附編一《皇唐玉牒》編撰者之重新檢討272

附編二碑所述李白世系的譜牒學問題282

附編三柳宗元婚配與子女考298

附編四“五竇”生卒年新考310


主要參考文獻及徵引書目316

陝版後記344

初版後記346

第二版後記349

第三版後記351


作者: 李浩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2-8

裝幀: 精裝

ISBN: 9787224145205


內容簡介本書主要考察唐代關中、山東、江南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的構成、流動及其演變的歷史過程與基本特徵。全書分三編:上編為總論,下編為分論,附編為個案研究。作者提出“唐代三大地域”與“唐代文學士族”的概念,並將文學士族這一特殊的文人群體置於地域文化背景上,運用“地域—家族”的研究策略,對文學士族發榮滋長的“內在理路”與“外部環境”做互動分析。對與文學士族相關的賢能標準、陳寅恪士族理論、詩賦取士、士族教育、士族婚姻與信仰、士族遷徙及歸葬等問題亦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縱深開拓。本次新版,作者廣泛吸收了學術界新成果,對原版進行了修訂。

作者簡介李浩,陝西靖邊人,現為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等。著有《唐詩的文本闡釋》《唐代關中士族與文學》《唐代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研究》《摩石錄》等學術類著述,另有《悵望古今》《行水看雲》《課比天大》《野生涯》等隨筆類作品。



序一章培恒 1

序二王水照 4

緒論1

一、本書所擬討論問題的設定3

二、學術史的簡單回顧11

三、基本理論與方法21

四、主要內容及基本觀點25


上編 總論


第一章唐代三大地域與三大文化中心31

一、三大地域概念的提出33

二、三大地域的區域文化特色40

三、三大文化區域與文化網路53

四、統一帝國中的地域差異與文化差異56


第二章唐代三大地域的文學風貌61

一、文學的地域特色62

二、文體的地域差別72

三、文人的地域分佈74

四、關於三大地域文學獨特性的重新思考79


第三章唐代文學士族的演生84

一、“文學士族”的界定84

二、唐代文獻中的所謂“清流”87

三、衣冠及衣冠戶99

四、四姓、五姓、七姓與郡姓102


第四章唐代文學士族的地域構成109

一、關中士族群體110

二、胡姓士族群體121

三、山東士族群體127

四、江南士族群體134

五、三大地域文學群體的比較141


第五章唐代文學士族的遷徙流動147

一、科舉仕進所形成的流動149

二、戰爭所造成的移民156

三、貶謫與宦遊所形成的遷徙164

四、士族遷移對學術文化的影響166


第六章唐代文學士族與賢能標準176

一、唐人對賢能標準的爭論與分歧177

二、賢能標準的變遷194

三、賢能標準的得失與評價199


下編 分論


第七章《隋書》中的文化地理觀211

一、從《隋書·文學傳》序談起211

二、《隋書·儒林傳》中的學術地域觀216

三、《隋書·地理志》中的地域文化思想222


第八章陳寅恪士族理論的被誤讀230

一、陳氏士族理論的主要內容231

二、學術界有關士族研究的趨向234

三、有意的誤讀與無意的扭曲236


第九章從“關中本位政策”到“科舉制”240

一、從“文武合一”到“文武分途”243

二、從“文武分途”到“文學取士”245


第十章“詩賦取士”說平議250

一、“詩賦取士”說法的由來251

二、唐人對“詩賦取士”的批評254

三、“詩賦取士”的重新評價258


第十一章寡母教孤:對唐代士族教育的一個突出現象的考察與分析269

一、有關寡母教孤的資料269

二、寡母及孤子之族姓考察272

三、寡母教孤的教育學分析277

四、寡母教孤的心理學分析279


附編 個案研究


附論一墓誌所見唐代裴氏婚姻關係285

一、與皇室通婚286

二、與關中士族通婚289

三、與山東士族通婚293

四、與代北胡姓通婚296

五、與江南士族通婚299

六、與其他家族通婚301


附論二從墓誌看唐代河東裴氏的遷徙302

一、有關河東裴氏喪葬及遷徙的史料303

二、裴氏歸葬及遷徙地的統計312

三、統計結果的分析317


附論三裴氏與佛教信仰324

一、裴氏家族成員對佛教的弘闡325

二、裴氏家族女性對佛教的修持328


附論四唐代杜氏在長安的居所333

一、材料敘說333

二、《唐兩京城坊考》等文獻所記杜氏在長安城中的居所335

三、文獻所見杜氏的郊園與別業337

四、杜城郊居的園林史定位338

五、碑誌所見杜氏遷居地與歸葬地341

六、從著房支考察杜氏的歸葬地346


附論五韋應物家族墓誌補論351

一、韋應物家族的婚姻關係352

二、韋應物的歸葬問題354

三、墓誌與史傳不一的疑點357


主要參考文獻360

陝版後記391

初版後記393


作者: 李浩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2-8

裝幀: 精裝

ISBN: 9787224145175


內容簡介本書酌采現代詮釋學與中國古典闡釋學的理論方法,側重從文本細讀的角度對唐詩藝術美進行現代詮釋,分別從境界呈示、宇宙意識、模糊思維、空白藝術、情感體驗、自然書寫、語言技巧諸端對唐詩文本進行細讀。作者以“第一性原理”為圭臬,強調原典優先,故雖移形換步,但念茲在茲的仍是唐詩文本。本書初版於三十多年前,在推廣經典閱讀、建構經典闡釋方面做了積極探索,有助於引導讀者步入唐詩藝術美之堂奧。

本書原版曾先後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995年)、第一屆全國大學素質教育優秀研究成果獎一等獎(2012年)、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2012年)等榮譽。本書曾名《唐詩的美學闡釋》,新版據實改為《唐詩的文本闡釋》。新版同時廣泛吸納了近年來海內外學術界的新成果,對相關內容也做了較多的修改訂正。


作者簡介李浩,陝西靖邊人,現為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等。著有《唐詩的文本闡釋》《唐代關中士族與文學》《唐代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研究》《摩石錄》等學術類著述,另有《悵望古今》《行水看雲》《課比天大》《野生涯》等隨筆類作品。


 


序一董乃斌 1

序二廖美玉 5

緒言1


第一章唐詩的境界呈示17

一、象外之象19

二、現量情景33

三、妙造自然39


第二章唐詩的宇宙意識44

一、逝者如斯夫44

二、擬太虛之體59

三、變形與轉換73


第三章唐詩的模糊思維83

一、詩無達詁84

二、恍兮惚兮88

三、開鑿渾沌98


第四章唐詩的空白藝術120

一、大音希聲122

二、飛筆留白131

三、空故納萬境139


第五章唐詩的情感體驗146

一、神奇的內宇宙148

二、魏闕與山林156

三、抒情方式164


第六章唐詩的自然書寫178

一、極視聽之娛180

二、是中有深趣矣187

三、取神於陶謝之間194


第七章唐詩的語言技巧204

一、超越語法207

二、辭彙張力場219

三、遠程交易223

四、聲律諧美233


第八章唐詩闡釋分論240

一、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自然特徵240

二、王維與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之比較264

三、李白詩文中的鳥類意象281

四、李白作品中的“夢”296

五、李賀詩中的“辭”與“理”308


結語326


附編  唐詩闡釋舉隅333

“破顏花”正詁333

“稻米流脂粟米白”考索339

勸酒新招342

國難時的體面與排場344

“點化”與“精彩數倍”347

謎問350

物候的炎涼353

月隨人行的審美355

貴少們的生活356

入蕃和親的公主358

嘯傲359

贈劍與贈心361

“借問”中情網遂憑虛而下363

頌聖的模版365

幽處與隱心367

終南山的散點透視369

從空寂設色372

同題競技373

在鐘聲中找尋禪376


主要參考文獻379

陝版後記398

初版後記400

第二版後記402

增訂版後記405

第五版後記407






  Copyright © 2017 skc.nwu.edu.cn | 西北大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处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西安市西北大学南校区教学七号楼四层 | 电话:029-88308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