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资助
发布时间:12-10-17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三批)进行了公布,经独立初评、现场提问和答辩、集体评议、无记名投票等规定程序对投标课题进行评审,由我校文化遗产学院钱耀鹏教授申报的《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发掘报告》课题获准立项,资助额度80万元。
该项目是继2008年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2010年中东研究所王铁铮教授之后,我校第三次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资助。
该项目旨在全面系统地整理和深入研究枣树沟脑遗址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并完成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枣树沟脑遗址发掘是“古豳地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的核心内容,属于国家文物局“十一五”文物保护重点遗址资助项目。
古豳地位于关中西北部,主要包括旬邑、彬县、长武、淳化等县域,是关中腹地与西北乃至北方地区的交接地带,同时也是周人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根据古豳地的区位优势,结合宏观区域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我校文化遗产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于2005年展开了“古豳地考古调查与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微观区域考古研究,以期搞清各时期文化遗址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而探讨西周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并促进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发展特点的认识。
淳化县地处古豳地东部边缘,是连接陕北与关中的重要通道。枣树沟脑遗址规模较大,聚落级别较高,文化内涵丰富。通过大规模发掘,发现了仰韶、龙山早期、先周、西周及汉唐各时期遗存。其中以先周和西周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清理出房址、窖穴、池塘、陶窑、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及一批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漆器等重要文化遗物,一些文化现象尚属首次发现,多元文化特征十分鲜明,极大丰富了古豳地区域考古的研究资料,甚至填补了某些空白点,无疑可以促进对先周乃至西周文化演进历程以及多元融合发展特点的深入研究。枣树沟脑遗址的发掘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曾两次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