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通知,现发布《关于第三轮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启动暨AMI智库入库与中国智库特色案例征集遴选通告》,该遴选工作以四年为周期,基于“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循环开展全球智库评价研究和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等品牌项目。现将具体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基于从全过程、各方面、多角度回顾与展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研究目的,本项目评价工作流程包括公开征集、自主申报、资格审核、书面评审、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其中征集和申报环节包括以下相互关联的三个分版块。
为进一步更新中国智库基础数据,采取“自主申报+审核入库”的工作模式,面向中国各级各类智库开放申报。 各申报单位可以只填报《AMI智库入库申报书》而不参加特色案例申报。
为进一步搭建智库交流互鉴平台,采取“自主申报+主客观综合评价”的工作模式,按智库功能发挥的“特色品牌”和内部治理的“特色实践”两个特色案例申报类型,结合若干细分方向与具体形式开展智库案例征集与遴选。 《中国智库特色案例申报书》须和《AMI智库入库申报书》同时提交。
为全面调查、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情况,特编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十年回顾与展望调查问卷》,面向所有关心智库建设与评价的公众开放。 调查问卷中,填报者基于主观评价推荐的智库及其推荐理由等信息将作为入库审核和案例评审的重要参考,申报入库和特色案例的智库必须同时填写并提交调查问卷作为评审支撑材料。(详见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十年回顾与展望调查问卷》
问卷星链接:
https://www.wjx.cn/vm/OdvbQ0J.aspx#
问卷星二维码:
1. 本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方向指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及相关文件精神为具体指导。各申报单位及相关集体和个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提交的全部材料须避免涉密数据和信息、不予公开的文件等。意识形态安全和保密问题及科研诚信问题属于一票否决事项。
2. 本项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进行中国智库排名,不谋求任何特殊利益。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不得故意曲解或恶意炒作本项目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重大舆情事件属于一票否决事项。
3. 第三轮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提交数据的时间区间为201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早于2013年1月1日成立的智库,所有数据统计填报从2013年1月1日起。各智库单位无论此前是否参与过评价院的智库评价项目,本次都需要按时间要求提交入库申报书。
4. 申报智库可以只填报《AMI智库入库申报书》而不参加特色案例申报;如申报特色案例,则《中国智库特色案例申报书》须和《AMI智库入库申报书》同时提交;《通告》中附件3为主观调查问卷,请各申报单位务必认真、客观、真实填写,根据评价院要求,如未及时填写或草率对待将被取消申报资格。
5.智库单位无法提供证明材料或支撑材料原件的情况,可参照填写说明,用红头纸打印情况说明并由校方或智库主管部门加盖公章。
6.请各申报单位认真阅读附件,其中PDF版用于格式参考,特色案例申报书和调查问卷对于入库申报书的填写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7.未尽事宜请参考填报指导材料或咨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
三、申报材料
1.《入库申报书》纸质文本须报送原件1份,复印件3份,请A4纸双面打印,加盖骑缝章,在每一份《入库申报书》左上角装订。支撑材料纸质文本须报送原件(原件无法提交的情况,以复印件加盖公章视同为原件)1份,复印件3份,请A4纸打印,按所对应的填报事项分别左上角装订,并在每份材料的首页右上角标注(1)附件序号/总附件数,(2)《入库申报书》题号+支撑事项名称。
2.所有申报材料电子文本须报送WORD版和加盖公章后的PDF扫描版;支撑材料的电子文本须报送WORD版或PDF版;表1&2智库登记及汇总表报送电子版。
3.纸质版交至社科处平台科(7421),电子版打包以智库名称命名发送至邮箱skcptjsk@nwu.edu.cn,材料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逾期不予受理。
四、联系信息
西北大学社科处:王鹤年,邵士博,联系电话:8830903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
胡老师、王老师 010-85195174
原通知链接:https://www.cssn.cn/zkzg/zzzg_tt/202502/t20250210_5843647.shtml
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处
2025年2月17日